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研观点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国研观点

国内外电子期刊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6 点击:

 

一、电子期刊的发展历程
电子期刊起源于大约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期刊从最初的软盘期刊、第一代CD-ROM期刊、联机期刊,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的网络化电子期刊。我国1994年出版了第一种电子期刊《电子信息与通讯网络杂志》,在CHINA-LINK网络上运行。到目前为止中国期刊业在数字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大部分学术期刊已经上网,目前国内大型的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等。同时,许多大众类期刊也正在采取门户网站、独立网站、电子期刊、博客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数字化尝试。
在我国,各类数据库是电子期刊的早期形式。我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的构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和信息工作中,起初是少量地使用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进入图书馆和信息研究所,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信息管理自动化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开始。中国文献数据库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国内主要图书情报机构,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构建数据库的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和探索经验。在早期的实践中,虽没有建立起一个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但这些探索性工作给国内科技信息部门带来了有关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一些崭新的概念。
数据库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是一个实践阶段。计算机的质量和功能大大提高。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大量用于中等规模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并且安装了国际在线信息的终端,大量的CD-ROM 文件数据库得以出版和使用,许多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开始研究和创建中国自己的文献数据库。随着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加大,这些数据库的容纳量不断增大,但在这个时期,只有数量有限的大型图书馆才具备条件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因为微型计算机还没有广泛普及,数据的联网工作还没有建立。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被广泛使用并不断更新换代。这个时期可称为数据库的市场蓬勃发展阶段。计算机远程联网建成并与国际互联网相连,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网络通达全球。许多大规模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都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创建数据库。此外,人们对数据库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这就是各类数据库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它也是一个可以出售的产品。数据库的生产工作不只是科学产品,也是一项信息产品。这些观念的转变更推动了数据库发展。
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期刊的发布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之前主要以数据库形式出现的电子期刊逐步转向了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发布的形式。近几年,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出版集团都停止了旗下知名刊物的纸媒版本的发布,全部转为电子版本发布,由此也不难看出,电子期刊也将再次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国内外电子期刊的发展现状
1、国外电子期刊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电子期刊网络发展得非常迅速,1996年时上网期刊约计1000种,而仅仅两年后的1998年,这个数字就已增长至1万种。主流出版商和发行中间商大规模地开展了期刊上网,将原先许多享有盛誉的出版物放到了互联网上,除了拥有2000多种期刊的荷兰的Elsevier和德国的Springer以及拥有1500多种杂志的美国的威利-布莱尔维尔(Wiley-Blackwell)这三家在全球范围学术书刊发行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出版集团外,还包括著名的Rdde-Elsevier出版社、Academic出版社和OCLC等。
Academic出版社是全球著名的学术刊物出版机构,其全部出版物中已经有175种有了电子版本,同时对于目录和文摘提供了HTML格式的访问,对于文献全文提供PDF格式的文件。
OCLCECO项目可以在一个集成的Web环境下,向会员图书馆提供来自不同出版机构的大量电子期刊,从OCLC文摘和索引服务向ECO期刊链接、在文献检索上提供高级选项、提供PDF格式的文件和超级链接并对ECO所有期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Quarter计划的目的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过程中的意义,它涉及很多方面的电子交流活动,包括电子邮件、网络化计算机会议、电子文档发送和电子出版。作为Quarter项目的一部分,世界第一份超文本电子期刊“Hy2perBit”得以出版发行。
Tulip计划由出版商(Ele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实施,主要是将其出版的1100种印刷型期刊转换为电子TIFF映像图,配以SGML编码的标题用于检索,文本则由ASCII码构成,然后将这些期刊放在9所大学的局域网上供使用。
典型的在线出版科技期刊——WATCH On Line,由美国麻省医学会创办。用户进入WATCH On Line,不仅可以阅读到该刊当期和过刊的全部内容,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检索系统、医院、国家卫生管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单位,还可以从网上获取与其业务有关的最新专业知识和信息。当然,若有需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各站点的用户服务部分联络。
2、国内电子期刊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电子期刊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到目前为止,我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1、互联网的普及使电子期刊剧增
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浏览方式,使读者无需再到图书馆利用卡片目录或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而通过联机检索,用户可以直接提交期刊文献的传递请求。电子期刊以数据库、超文本、超媒体等形式进行信息组织与存储,提供灵活方便的信息检索方式,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阅读工具,鉴别和检索所得信息,获得图文并茂、高含量、高质量的期刊信息。
网络化不仅体现于用户期刊利用,也体现在期刊内务工作中,例如网上订购、网上联机编目、网上信息编辑和文献传递。当前,期刊信息服务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全文数据库服务、远程全文传递和虚拟参考咨询。文献远程传递的增加和传递成本的增长,可能衍生一些新的服务方式。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发展,期刊信息载体材料与记录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信息存储传播媒介的期刊载体,已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型发展到以数字化存储和磁、光介质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也由光盘向网络版发展,服务模式上也从早期的TelnetFTP方式向WWW(互联网)和Minor(镜像)发展变化。而随着电子期刊与网络的发展,以及各种更为方便高效的新技术的应用,电子期刊的数量剧增、比例增大的趋势不可避免。
2、期刊数字模式多样化
期刊数字化是指依托传统的期刊内容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数字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从网上了解信息、获取资讯,这使得传统期刊的阅读率受到一定冲击,要培养后续读者,数字化战略成为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成熟也为期刊数字化提供了现成的条件。
期刊数字化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门户网站模式,发布期刊机构最新动态,提供网络订阅等读者服务;二是数据库模式,将已经发表的文章以篇为单位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包括多种类别的数据库;三是网络杂志模式,通过原文原貌呈现整本期刊,使读者能看到期刊本身从封面到封底的呈现形式。
3、强调期刊个性增值服务
网络环境下,网络用户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来自世界各地。伴随着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要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就要求期刊服务内容的层次化,要求期刊工作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不可或缺的信息增值产品,提供吸引用户的信息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的重心应该放在参考咨询、商业情报、专业代理信息检索、网上ISPICP服务、网络信息的整合、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人们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不断增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创造了必备条件。个性化服务不仅使用户的个性化价值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而且也使用户拥有了较为充分的展示自我个性的自由。因此,信息服务未来将侧重于个性化服务。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期刊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9000多种期刊中,独立自办网站的只有约1000种,且多数只是简单地上传纸版内容,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的优势,在出版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学术类期刊已经走在了大众类期刊之前,中国知网汇集了国内6000多种学术类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集成了国内5000多种核心期刊。
三、电子期刊的发展趋势
利用新的传媒技术、新的传播介质和新的传播终端努力转变运营模式,积极扩大影响力,占据竞争制高点,已成为全球期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的呈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
1、期刊运行方式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传统期刊已经从网络出版商拷贝自己原创这一简单合作方式,发展到调动两种媒体功能,在内容传播和市场运作上相互作用,有机交融,携手拓展深层面合作;不少期刊,特别是品牌期刊,正借助纸上、网上两个平台,获得更加自由的发展。
2、期刊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消费者阅读习惯在不断改变变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出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五年内,杂志媒体占用时间的百分比从6%降到5.5%,占用时间总量从135小时/年降到125小时。总体上说,杂志利用率在不断下降。与传统杂志行业的不断下滑相比,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媒体发展却是如日中天,期刊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3、期刊内容丰富多彩
在内容方面,互联网以其广泛的内容覆盖面而显得异常丰富多彩,同时由于搜索引擎及移动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以新浪门户为例,其网上新闻的读者量已经超过了3780万,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某一平面媒体或是杂志的发行量。
(作者:宋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