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咨询“智慧法院”监理服务实践
一、“智慧法院”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对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强调,要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深化司法为民、提升审判质效、规范司法管理为目标,制定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了“智慧法院”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使得各级人民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精准发力,并全面推进,最终在“十三五”时期,建设了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了以“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
国研咨询作为信息化专业服务提供商,自2008年以来,积极投身到各级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是法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亲历者。我们将专业监理服务与法院信息化发展战略相融合,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化项目,在不同的阶段、环节上,深度参与了法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与建设。同时提供一体化、全方位、咨询式监理服务,并首创运维服务监理、项目转运维监理等新的监理服务模式,为构建“智慧法院”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及《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出台后,国研咨询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结合多年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积累,深度参与了“智慧法院”的顶层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工作。期间,持续为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各中基层人民法院等20余个人民法院提供咨询式监理服务,至今已承担了近百余个“智慧法院”信息化项目的监理服务,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30亿元,有效促进了“智慧法院”建设,同时为全国法院从“数字法院”到“智慧法院”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研咨询深度融合“智慧法院”建设
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期间,国研咨询践行“扛重担”“站排头”“提质效”,将信息化监理服务横向延展至“智慧法院”的各类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开辟多品类监理服务。纵向延伸“智慧法院”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和各个环节,打造全过程监理服务。
(一)多品类监理服务
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明确的建设任务来看,“智慧法院”信息化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业务软件开发、信息安全服务和运行维护服务多个类型,将信息化贯穿人民法院全业务、全方位和全流程。国研咨询全面参与“智慧法院”的各类信息化项目,并充分结合和转化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科技法庭应用技术要求》《信息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要求》《司法公开平台建设规范》《法院软件开发过程规范》《统一身份认证技术要求》《质效型运维服务规范》等80余个技术标准和规范,将监理工作与“智慧法院”的建设目标、管理要求充分融合。
目前,国研咨询先后参与了国家法官学院、巡回法庭、数字审委会、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数据中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中心、北京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项目、北京市部分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项目,北京法院一体化诉讼服务平台、北京法院司法公开系统等60余个基础设施工程项目、10余个数据中心工程项目、近20个软件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参与北京法院移动电子认证系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业务与数据保障体系建设、北京高院2023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项目、海淀区人民法院等保升级项目等多个信息安全服务项目;此外,还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等多家人民法院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持续提供监理服务。促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
(二)全过程监理服务
按照《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运用系统方法,严格工程管理”的要求,国研咨询在“智慧法院”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智慧法院”的建设目标,提供“咨询式”监理服务,按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析在各类项目、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环节、重大工作事项等,并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干预重点、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智慧法院”项目的稳步有序推进。
同时,国研咨询充分科学运用PDCA方法论,将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应用成效评估、系统优化改进形成闭环管理,即围绕“智慧法院”的建设目标、阶段任务,深度参与顶层设计,抓实项目采购、设计评审、项目实施,把牢项目验收、项目转运维评估,跟紧应用成效评估、系统问题收集,聚焦关键问题,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大环带小环、小环推大环”,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促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效的螺旋提升。
三、国研咨询“智慧法院”监理服务经验总结
(一)基础设施类监理服务
1.法院基础设施工程类项目特点
“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设以集约化、规范化、一体化建设为目标,按照“急用先行”“基础优先”的原则,以业务流程和用户使用需求为中心,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建设系统的交互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国研咨询认为,“智慧法院”的建设有项目类型综合、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度高、项目专业性强、涉及系统多、业务覆盖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对监理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
2.法院基础设施工程类项目监理服务要点
针对上文所述的项目特点,法院基础设施工程类项目监理服务需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工程实施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工程规范管理;二是建立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承建单位的主体责任基础上,积极调动设计、咨询、审计、测评等服务保障,形成合力,推进实施团队有序分工、高效协调;三是深入研究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控制工程变更,提出合理化监理建议;四是加强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和物资安全管理,保证工程零事故。
3.法院基础设施工程类项目监理服务内容
鉴于法院基础设施工程类的项目特点,对监理服务提出极高的要求,监理服务应依据采购文件、合同进行项目监督与管理,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性、可靠性、高效性、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和评估;要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文档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对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工作。
(二)运行维护类监理服务
1.法院运维服务类项目特点
鉴于“智慧法院”建设充分运用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并为服务法官办案、服务人民群众,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持。国研咨询认为,人民法院运维服务类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复杂度、业务敏感度,同时对安全性、响应及时性要求较高。但在多年的运维服务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级法院技术管理部门受限于员额编制、技术能力的不足等客观限制,在运维服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等诸多管理问题,在保障业务系统高效、良好运转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压力和风险。
2.法院运维服务类项目的监理要点
根据《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中提出的“持续提高运维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综合安全管控能力”的两项保障需求,结合法院运维服务类项目特点,我们认为,法院运维监理服务需重点关注运维能力的控制、系统运行质量监测、信息安全保障,以夯实“智慧法院”建设与优化转型的基础。此外,还需关注运维服务质效的评估,及改进提升,通过系统的分析,识别审判业务保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业务应用成效与需求等,为“智慧法院”深化建设与转型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3.法院运维服务类项目的监理内容
国研咨询在人民法院信息化运维项目中通过5个方面的监理工作,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运维服务质效,为“智慧法院”建设,打牢根基,筑牢安全“屏障”。一是围绕运维服务人员、运维保障资源、运维工具与技术、运维服务过程、信息化资产等全量要素,立足于能力控制与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质效型运维管理体系,明确针对各要素的管理内容、管理要求、管理规程,及绩效管理措施等,确保运维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可视化质效型运维奠定基础;二是结合项目实施与运维服务全过程监督,促进质效型运维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控制和规范项目管理活动和运维服务过程;三是通过质量考核,深挖质量事故原因,系统分析管理缺漏与系统缺陷,结合其对司法审判业务的影响程度,提出专项改进意见,根治运维管理层面与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四是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绩效评价,综合分析和评判运维服务对司法审判业务的支撑保障能力,及服务成效与“智慧法院”建设目标的差距;五是结合“智慧法院”的任务目标,及运维服务能力短板,拟定改进策略与路径,组织并促进运维服务改进,进一步推进“智慧法院”的深化建设。
四、国研咨询“智慧法院”监理服务综合成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首个引入运维服务外包模式的政务部门,同时也是国研咨询开展运维监理的首个客户,经过双方在多年来的共同摸索和实践,目前基本完成了信息化运维工作由完好型向质效型的转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国研咨询的运维监理服务效果得到充分肯定,并多次书面表彰。
国研咨询在承担全国法院众多信息化建设项目以来,严格依据监理国标要求,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各项目全过程提供了专业、规范的监理服务,为各项目顺利完成保驾护航,并多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的书面表扬和感谢,成为人民法院的忠实服务伙伴,也为“智慧法院”建设添砖加瓦,贡献了一份力量。